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业界资讯
业界资讯
我国将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,一人一档随学籍转移
发布于:2019-10-25
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》,指南》指出要对0至6岁儿童和中小学生进行定期视力检查,并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。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各年度《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记录表》等视力健康档案,确保一人一档,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,并与中小学生视力检查衔接。
中小学生视力筛查频率
每学年不少于一次
《指南》明确,要做好0~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,早期发现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和高危因素,及时转诊与及早矫治,保护和促进儿童视功能的正常发育。
《指南》要求,要建立中小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,开展视力不良检查,内容包括裸眼视力、戴镜视力(如有戴镜)、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查,视觉健康影响因素评估,有条件地区鼓励增加眼轴长度、角膜曲率测量。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一次。筛查单位应当在筛查结束1个月内,按照筛查技术流程图反馈筛查结果,并提出精准预防近视指导或转诊建议。
建立视力健康档案
确保一人一档
《指南》提出,要对0~6岁儿童和中小学生进行定期视力检查,参照《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结果记录表》,规范记录检查内容,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。有条件地区可根据情况,增加眼外观、眼位、眼球运动以及屈光发育等内容。
及时分析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,早期筛查出近视及其他屈光不正,动态观察儿童青少年不同时期屈光状态发展变化,早期发现近视的倾向或趋势,制订干预措施,努力减少近视,特别是高度近视的发生与发展。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各年度《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记录表》等视力健康档案,确保一人一档,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,并与中小学生视力检查衔接。
个体、家庭和学校应当积极培养“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”的意识,主动学习掌握眼健康知识和技能;父母和监护人要了解科学用眼、护眼知识,以身作则,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,减轻学生学业负担;培养和督促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,使其建立爱眼护眼行为。
个体
■ 积极关注自身视力异常迹象,例如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、眼睛经常干涩、经常揉眼等症状,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视力变化情况。可交替闭上一只眼睛进行自测,以便发现单眼视力不良。
■ 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,做操时注意力集中,闭眼,认真、正确地按揉穴位等,以感觉到酸胀为度。
■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,“一拳一尺一寸”;不在走路、吃饭、卧床时、晃动的车厢内、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。
■ 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,每40分钟左右要休息10分钟,可远眺或做眼保健操等。
■ 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。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~40分钟后,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。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超过15分钟。
家庭
■ 督促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,做到“一拳一尺一寸”;不躺卧看书,不在走路、吃饭时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。
■ 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。
■ 家长设定明确规则,有意识地控制孩子,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,积极选择替代性活动,如游戏、运动和户外活动等,减少视屏时间。
学校
■ 开展近视防控等相关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,提升师生相关健康素养。
■ 中小学校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。
■ 鼓励课间走出教室,上下午各安排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。
■ 教师要教会并督促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。
■ 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。
■ 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、投影等设备的时间。
家庭、学校、医疗卫生机构、媒体和其他社会团体等各界力量要主动参与建设视觉友好环境。家庭和学校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要求,减轻学生学业负担,改善采光照明条件,配备适合儿童青少年身高的课桌椅。媒体和社区应当加大相关标准和知识宣传力度,创建支持性社会环境。
家庭
● 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课业负担。
● 提供良好的家庭室内照明与采光环境。
● 定期调整书桌椅高度,使其适合孩子身高的变化。
● 不在孩子卧室摆放电视等视屏产品。
● 保障孩子睡眠时间。
学校
●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,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。
● 按照“零起点”正常教学,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,不得随意增减课时、改变难度、调整进度。
● 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、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。
● 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,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%,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。
● 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。
● 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教学环境。
● 加快消除“大班额”现象。
● 加强视力健康管理,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、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。
● 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、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,促进视力保护。
医疗卫生机构
● 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,培养儿童眼健康医疗技术人员。
● 根据儿童青少年视力进展情况,提供个性化的近视防控健康宣教和分级转诊。
● 组织专家主动进学校、进社区、进家庭,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健康科普知识。
媒体和社会团体
● 倡导健康理念,传播科学健康知识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、报刊、网络、新媒体等作用,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,多层次、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。
学校、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减少儿童青少年长时间持续视近工作,采取多种措施,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相关条件,督促儿童青少年开展户外活动。
个体
■ 养成健康意识和用眼习惯,采纳健康行为,日间户外活动每天至少2小时。
■ 保证睡眠时间,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、初中生9小时、高中生8小时。
家庭
■ 通过家长陪同儿童走路上学,课外和节假日亲子户外活动等方式,积极引导、支持和督促孩子进行日间户外活动。
■ 使孩子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。对于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,延缓近视发展。
■ 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,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,掌握1~2项体育运动技能,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。
学校
■ 强化户外体育锻炼,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。注意强调培养良好用眼习惯。
■ 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,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,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。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。
■ 幼儿园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,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,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,结合地区、季节、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。
■ 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,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。
■ 避免幼儿园“小学化”教学,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~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。
来源:微言教育
友情链接